牛市的先见与历史的偏见

本场Spaces围绕“牛市的新先见与历史的偏见”,由楠楠主持,嘉宾董真、裴才与奥德赛分别从从业者与理性主义者视角复盘两轮加密周期与方法论。董真以3·12暴跌、5·19矿禁、FTX爆雷等事件谈杠杆杀伤与套利脆弱,并从NFT/GameFi的FOMO亏损转向王川“大猩猩投资”,强调冗余与反脆弱。裴才反思“求新”偏好导致在牛后期以优质资产换山寨的错误,主张区分范式转移与泡沫、策略先于行动,并以矿机/矿场选型失误说明“质量与边界”之要,同时强调现金冗余的期权价值。奥德赛提出“段子/叙事/世界观”三层结构,区分信息增量与框架进步,倡导依赖可跨时代迁移的结构性知识(如网络效应、金钱=数据库),并揭示群体性PTSD如何制造机会,给出“对外怀疑、对内坚信”的行动箴言。

牛市的新先见与历史的偏见|Twitter Spaces 纪要

人物与映射

  • 主持人:楠楠(说话人1)
  • 嘉宾:
    • 奥德赛(说话人2)
    • 董真(说话人3;对话中偶有“董峥/董珍/董征/董哲”等口误,统一为“董真”)
    • 裴才(说话人4;自述一处识别为“裴霞”,以“裴才”为准)
  • 发起人:诗圣(在台下)

主题与核心问题

  • 主题:牛市的新先见与历史的偏见
  • 核心提问(穿越式思想实验):
    1. 带着当下的经验回到2020年之前,能否说服当时的自己坚定持有BTC/ETH?
    2. 给下一轮牛市/未来的自己留下哪些原则、框架与Not-to-do清单?
    3. 我们所谓的“进步”,是思维框架的提升,还是信息量的增加?哪些知识具备可迁移性、能跨周期稳健适用?

董真:两轮牛熊的亲历与三大教训

  • 经历梗概:
    • 进入行业:上一轮熊市底部入场,在裴才带领下切入,先做ETH PoW显卡挖矿。
    • 关键阶段:
      • 2020年3月12日“312”流动性踩踏:BTC两波急跌,ETH一度跌至几十美元;衍生品市场(如Deribit)IV显示异常,做空/卖出期权的保证金压力剧增,连锁平仓加速下跌;BitMEX一度“拔线”暂停清算才兜住价格。
      • 2020夏:DeFi Summer爆发(Compound、AAVE等老基建在代币激励下释放收益)。
      • 2021年5月19日“519”:国内挖矿被一纸公文叫停,矿场、矿机、合同与现金流瞬断,行业被迫出海。
      • 2022年:FTX爆雷后熊市深化。
  • 教训与反思:
    1. 杠杆的杀伤力(黑天鹅语境下的“情绪记忆”):
      • 312对杠杆风险的“实战”认知远胜书本。此前有抵押币借贷叠加购机,黑天鹅下连锁平仓,风险集中爆发。
      • 自此对杠杆高度警惕,基本不再动用杠杆。
    2. FOMO与热点:NFT/GameFi的代价:
      • 牛市中追逐热点(如BAYC)导致重仓压力与亏损;GameFi早期小赚、后期大亏,把赚的吐回去并倒亏。
      • 由“在噪声中挣扎”转向建立“大鲸鱼/大星星”投资框架(受王川影响):强调垄断力、长期复利、少交易;反思“自己赚钱是抓住趋势(drift)还是命中波动(volatility)”。
    3. 监管冲击下套利策略的脆弱性:
      • 519前重仓一批老旧高耗能矿机,做了重套保,账上测算风水期短、回本快。监管突袭后一两周被迫停机,套利链路崩断。
      • 反思:类似“压路机前捡硬币”的套利,高度依赖“世界不出事”,对黑天鹅脆弱;而“大的好标的”具备反脆弱性。
  • 面向未来的原则(回应“框架进步 vs 信息量增加”):
    • 大鲸鱼框架可能既有“叙事”成分,也包含“智慧”累积,但不必执着于辨伪,最稳健的共识是“冗余”。
    • 保持冗余(现金/能力/选择权),预设自己可能错:无论你抓对了趋势,还是仅在波动中幸运,冗余都让你“活得更久”。
    • 少赚点也没关系,关键是“不亏大”“不断裂”;宁可错过(II类错误),也尽力避免买错(I类错误)。
    • 若能在15%-25%的长期复利中“活久见”,时间会成为朋友。

裴才:从“求新偏见”到“策略优先”的方法论校正

  • 早期偏误:把“新”当作“好”的同义词
    • 逻辑误区:认为“人人皆知的机会不再有空间,最佳收益在新物种/新叙事”,因此在ICO、DeFi Summer、GameFi、VDS等轮动中过度参与。
    • 结果:牛后期将BTC/ETH换为山寨,逻辑与节奏错配,收益回撤。
    • 框架修正:补上“强者恒强/垄断”与“范式转移vs泡沫”这两层识别力;区分“创新者”与“模仿者”,分辨“长期价值”与“短期流动性驱动的庞氏”。
  • 策略优先于行动:要有清晰、完整、边界明晰的策略
    • 成功经验片段:早期做豆丁网,策略尚可;但平移到挖矿业务后,外部边界变了,策略没同步升级,实践中出现混乱与矛盾。
    • 案例复盘(两次关键错误):
      1. 矿机选择错配:从质量稳定的“龙矿”转向小厂,虽便宜但交付延迟、质量差,导致客户投诉与口碑受损,前期利润回吐。
      2. 托管环境错配:从稳定的IDC转到问题矿场,入场1小时坏四五十台,频繁维修,损失与信誉双杀。
    • 进一步的风险误用:一边自有资金,一边抵押币借贷,策略未抽象成可复用“方法”,重点与边界不清,易在噪声中走偏。
  • 冗余的重要性:
    • 纠偏过去“鄙视现金”的冲动与不耐心;现金在熊市是“长期看涨期权”,能让你等到更好的赔率与更清晰的信号。
  • 对框架有效性的再质疑:
    • 许多“强解释弱预测”的框架(博弈论/进化论/科斯/网络效应等)在事后解释力强,但指导性(预测力)有限。
    • 与“能指向正确赚钱路径”的知识存在结构张力;如何将二者整合进“完整策略”,是后续修炼重点。
    • 即便“大鲸鱼”框架,现在对其未来10年的预测力也保持谦卑与存疑。

奥德赛:叙事分层、结构性知识与“内外兼修”的信念系统

  • “穿越”作为检验:
    • 信息量增加型胜利是“静态知识”(如记住彩票号/10年前知乎让你买BTC的帖)——简化因果、易被误读。
    • 真正可迁移的是“结构性/元方法论”——即使时代参数变动,仍能复用。
  • 牛市“段子/叙事”的三层结构:
    1. 情绪-身份层(魔音/黑话/口号):All in、梭哈、钻石手等,满足群体认同与多巴胺需求。
    2. 叙事-因果层:将零散信号串联成“看似有理”的故事(如“AI爆发在即”“稳定币方案推ETH到8000-10000”)。
    3. 世界观-价值层:宏大叙述(“进入AI时代”“传统估值失效”)为一切提供土壤。
    • 风险:三层叙事为胜者与踏空者提供自我合理化,掩盖真相与不确定性;“牛市是多巴胺的牛市”。
  • 结构性知识的特征:
    • 可跨时代适用(20/30/40年前也成立),避免“这次不一样”的裸断言。
    • 核心例子:网络效应、把货币视为“社会运转的数据系统”、以更稳健的数据库逻辑审视其优劣。
  • 群体性“叙事→泡沫→PTSD→错杀机会”的循环:
    • 案例串联:
      • 科网股泡沫破灭后,段永平买网易100倍,彼时腾讯/亚马逊等被系统性低估。
      • 美国长周期低利率叙事→加息反转,“信徒”爆仓;随后群体对“利率再下行”长期不信。
      • 中国房地产:长期上涨把怀疑者涨服→拐点后,长期PTSD可能带来未来“被错杀”的窗口。
    • 推论:泡沫后的集体偏见,为下一轮“便宜好资产”埋下土壤。
  • AI辅助的叙事地图:
    • 设想用AI绘制“叙事-情绪-思维框架”的全景图,标注纠偏所需的元框架与历史对照,提升“识别-纠错”的效率。
  • “一定会做”的一句话:
    • 对外:最大程度的、永不妥协的怀疑主义;
    • 对内:最小维度、坚不可摧的信念体系(太极式阴阳平衡)。

互动与深化

  • 框架的解释力与预测力:
    • 裴才补充:我们要警惕“事后强解释、事前弱预测”的框架;区分“避免错误的知识”(如不加杠杆/留冗余)与“指向盈利路径的知识”。二者存在结构张力,需要整合到“完整策略”的层面上。
    • 董真补充:市场上确有依靠日内交易、山寨/Meme币赚钱者;因此“大鲸鱼框架”可能既含叙事,也含智慧。无论如何,“冗余”是跨框架的稳健之道。
    • 奥德赛扩展牛市“叙事—泡沫—PTSD—错杀”循环的跨市场适用性,提醒勿被当下流行叙事绑架。

小结:Not-to-do 与 Must-do

  • Not-to-do(裴才):想不清楚就行动。
    • 译为操作:
      • 无清晰策略、不明边界、不设风控时,拒绝出手;
      • 对设备/场地/对手方的“质量与可用性”设置硬性阈值;
      • 对借贷/杠杆/链路依赖型套利设置“零容忍”或极端限额。
  • Must-do(奥德赛):外怀疑、内笃信。
    • 译为操作:
      • 外部对叙事保持方法性怀疑,反事实检验其跨周期有效性;
      • 内部最小信念清单(如:强者恒强与网络效应、现金冗余与不加杠杆、长期复利与少交易),在关键时刻可执行、可复盘。
  • 董真加注:冗余第一,少赚可接受,亏大不可接受;优先避免I类错误(买错),允许II类错误(错过)。

本场亮点与可操作要点

  • 亮点:
    • 312/519一线经历复盘,直观呈现“杠杆与清算链条”的杀伤力与“拔线”止血机制。
    • “套利=压路机前捡硬币”与“大标的的反脆弱”对照,穿透牛市里流行的“轻松赚小钱”幻觉。
    • 牛市叙事三层结构与“叙事—泡沫—PTSD—错杀”的跨市场循环,为识别下一轮“便宜的好资产”提供群体心理学坐标系。
    • 对“强解释弱预测”的框架保持克制,强调将“避错知识”与“盈利知识”整合为“完整策略”。
  • 操作要点:
    • 原则:不加杠杆/慎用杠杆,保持冗余(现金/时间/能力),少交易、避噪声。
    • 策略:
      • 投前问三件事:是否强者恒强(垄断/网络效应/护城河)?是否范式转移而非泡沫?是否具备穿越20-30年的结构性逻辑?
      • 风控三问:最坏情况是什么?是否会断裂?冗余是否足以承压?
      • 业务执行:质量优先级>价格,环境与对手方可靠性是策略内生的关键变量。
    • 心理与节奏:允许错过,不追热点;牛市少赚OK,熊市守仓生存更重要;保持“外怀疑、内笃信”的张力。

关键词

  • 312/519、杠杆/清算链条、冗余(现金/选择权)、强者恒强/垄断、网络效应、范式转移 vs 泡沫、套利脆弱性/反脆弱、叙事分层(情绪/因果/世界观)、PTSD与群体偏见、强解释弱预测、I类错误(买错)vs II类错误(错过)、长期复利

备注与资源

  • 平台与后续:整场音频将经简剪后上传“小宇宙”播客;关注“eteam research”与嘉宾个人账号获取更多内容。
  • 重要提示:全场内容仅为交流讨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加密与股票市场波动剧烈,可能损失全部本金,务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