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习近平和中共会完蛋吗?

本场Spaces围绕“3年内习近平和中共会完蛋吗?”展开,回顾“全民反抗运动宣言”全球发布,并就非暴力抗争的路径与工具进行答疑。李老师(李老师不是你老师)主张以当下行动与方法论构建反对派联盟;强国娃哈哈强调破除恐惧、播种与团结;孙雨桐分享跨城协作、青年崛起与审美动员;纽约反贼提出“分析镇压系统bug+传播自动化+法律与行动指南”;周锋锁强调推特自由空间、“冲塔指南”、以行动对冲恐惧;多伦多方脸以数据与案例论证非暴力的更高胜率与3.5%动员阈值。与会者讨论江油事件的快速应对、技术与安全(PGP、VPN镜像)、经济与社保压力点、与港藏维吾尔等群体的合力,并呼吁从“反贼”走向有组织的反对派,形成可执行的路径与获得感。

本期Twitter Space纪要|三年内习近平和中共会完蛋吗?——“全民反抗运动宣言”全球发布会回顾与答疑

活动背景与阵容

  • 主持与联合主持:
    • 邱博士(“中国行动”与“公民抵抗协会”代表性发起人之一)
    • Alice(联合主持)
  • 主题与副标题:
    • 主题:三年内习近平和中共会完蛋吗?
    • 副标题:全民反抗运动宣言全球发布会回顾与答疑
  • 宣言发布:
    • 由“中国行动(China Action)”与“公民抵抗协会”于8月8-9日全球联合发布
    • 覆盖城市:纽约、华盛顿DC、洛杉矶、旧金山、伦敦、柏林、多伦多、悉尼、东京、奥克兰等,跨24个时区
    • 8/8时间选择意涵:致敬圣雄甘地“退出印度(Quit India)”非暴力运动之日;亦呼应2008年刘晓波倡议之“08宪章”的非暴力传统
    • 声明:坊间称8/9北京天安门等地“紧张与封禁”与宣言发布有关,主办方强调并无北京线下发布计划,谨此澄清
  • 嘉宾与发言人: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社媒观察与信息整合)
    • 强国娃哈哈(“强国404”视频创作者,简称“哇”)
    • 苏雨桐(宣言全球发布志愿者协调人之一)
    • 周锋锁(“人道中国”创办人,1989以来长期行动者)
    • 纽约反贼(青年行动者)
    • democracy forever(IT从业者)
    • 世界历史宝爷(时政评论)
    • 奉召(洛杉矶线下发布组织与直播)
    • 绿姬(网友)
    • 窒息的国家(网友)
    • 刘敏(网友)
    • 苏思孔耶(墙内网友)
    • 多伦多方脸(非暴力倡议者,“七步民主论”提出者)

核心共识与问题框架

  • 预测与行动的关系:多数嘉宾不做“准确时点”预测,强调以行动决定进度。是否“三年”不是等待题,而是动员题(李老师、苏雨桐、周锋锁、方脸)。
  • 运动方法论:重申非暴力不合作为主轴;强调提出“时间表/倒计时”是为了动员与聚焦;倡导从“反贼标签”走向“反对派政治”与广泛社会联盟(李老师、邱博士、方脸)。
  • 突发事件应对:以江油等事件为例,强调跨时区快速响应、预案、传播放大与安全配套(李老师、纽约反贼、苏雨桐、周锋锁)。
  • 暴力与非暴力之争:场内主流立场支持非暴力,个别声音主张在极端情境下的“以暴制暴”;多数嘉宾提出以非暴力策略达成更高成功率与更稳健的民主转型(苏雨桐、周锋锁、方脸等)。

宣言要点与时间选择

  • 价值立场:
    • “人民的力量强于统治者”
    • 倡导非暴力不合作,用三年准备—发动—成功的经验曲线推动转型
    • 历史经验:非暴力抗争成功率为暴力革命的两倍,且更有利于民主巩固
  • 时间与精神谱系:
    • 8/8:甘地“退出印度”非暴力传统
    • 2008“08宪章”:刘晓波非暴力思想传承
  • 组织愿景:
    • 从宏大目标拆解为阶段性可达目标
    • 以社会运动方法培养骨干,构建更包容的反对派联盟

各方观点与论述要点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 反预测、重当下:更看重“我们能做什么”而非“何时发生”
    • 团队工作:24小时跨时区运营,系统梳理国内舆情(民生、经济、教育、社区),为海内外提供“此时此刻中国在发生什么”的清晰认知与希望
    • 方法论升级:
      1. 从“反贼”转为“反对派政治立场”,形成能解释现实、指导行动的理念体系
      2. 把反对派变成“生活方式”(媒介选择、文化符号、日常实践),以符号与风格构建社群认同
      3. 凝聚更大社会认同与广泛联盟
    • 紧迫感:需要预案、培养运动骨干、建设公共讨论空间,将讨论“回灌”国内
    • 三步走呼吁与刘晓波引述(以道义坚守对抗无力感)
  • 强国娃哈哈(哇)

    • 不确定性:中共“黑箱随机性”极强,表面稳定但瞬时翻转常见(白纸运动后防疫急转向、高层人事异动)
    • “播种”与“加速”:在墙内外埋下改变的种子,时机一到可加速独裁崩解
    • 反恐惧:真相是最大“武器”,团结是最大“公约数”;以非暴力对抗“恐惧治理”
    • 行动主义:从最小行动做起(贴纸、公共空间可见化);墙外更应多做,墙内以安全为先、巧用“最低表达自由”
  • 苏雨桐

    • 三年可能性:经济衰败、社会撕裂与高压之下,政权可能在意外点上“自我毁灭”;但“完蛋”只是变化点,非终点
    • 长线建设:公民常识、良知、勇气的重建更漫长;将系统分享东欧与台湾的和平转型经验,以及诗歌、音乐、电影等人文资源
    • 亮点方法:
      • 青年主导与授权:悉尼、柏林、伦敦等站皆由青年牵头,展现行动力与新话语
      • 多元联合:与香港、藏人、维吾尔、南蒙古、台湾社群同台,强调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共同原则与团结(引述香港、藏人代表发言)
      • 审美对抗:以专业设计的海报、T恤、旗帜等,塑造“好看的反抗者”,用美学对抗丑陋、以锐利表达决绝立场
    • 墙内为主战场:
      • 海外角色是助力者:内容放大、信息安全、征得同意后的发布、技术性协助(如VPN节点)、必要时经济支持等
    • 对“暴力”讨论的厘清:尊重在法律渠道尽失时的“私力救济”个案,但面向“对抗中共”的战略路径应坚持非暴力,以免仇恨螺旋与民主转型受损
  • 纽约反贼

    • 时间节点与论证:三年节点与2028年任期周期相合;需先向墙内清晰阐述“为何习近平/中共必须倒台”(系统性迫害、维权/言论打压、新疆、香港、清零、宗教压制、网络审查等)
    • 对手系统分析:研究镇压系统的运转机制,寻找“bug/软肋”,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放大漏洞
    • 传播与技术:提出镜像、自动化分发等方法,争取在审查系统内制造“临时性打开”和压力,部分瘫痪其审查链条(观点层面讨论)
    • 非暴力的必要性:以杨继绳《墓碑》和中国现实(高密度监控、快速调兵、高铁网络等)论证“暴力革命的不可行性”,必须在非暴力框架内创新
  • democracy forever(IT从业者)

    • 安全通信:建议墙内使用PGP方式在本地社交平台上实现安全交流(指向其教程资源);认为组织协调必须先解决安全通信
  • 窒息的国家

    • 强调团结:反对派内部理念多元,应摒弃内耗,聚焦共同敌人
  • 周锋锁

    • 历史的不可预测性:柏林墙倒塌突如其来,关键在此前“有人行动、有人推动”
    • 推特空间价值:形成稀缺的自由讨论场,真相被发现、理念可传播;中共虽严控仍无法彻底扼杀此空间
    • 规模与影响:VPN用户估计数千万级;推特讨论影响了彭立发、白纸运动等众多行动者
    • “冲塔指南”(面向有决心的个体行动的建议性要点):
      • 实名与清晰主张(如彭立发)
      • 预置法律文书(律师委托书等),方便后续救援
      • 争取形成“共同诉求与共同声音”
    • 破除“神化恐惧”:中共靠“把恐惧放进每个人心中”以维持统治,必须识破与克服;呼吁普通人用可承受的方式多走一步
    • 社会各界参与:期待既得利益群体觉醒,追求“保护人身与财产权的可持续秩序”;指出经济与疫情后恐惧状态下的“动物性生存”危险
  • 绿姬

    • 认为政权“内外交困”且崩溃加速;强调“宣传鼓动”的动员价值
    • 提及俄中“捆绑”假设及国际动态对中共的可能外溢效应(其个人判断)
  • 奉召(洛杉矶)

    • 经济“三驾马车”坍塌(房地产、制造业、投资),预期“悬崖式”衰退与就业危机
    • 认为在无信仰与无底线的强权面前“非暴力难以奏效”,提出针对压迫者的定向暴力观点,及战争场景下的“把枪口对准发枪者”的极端设想(个人主张)
    • 此观点随后受到苏雨桐等嘉宾以“区分个案私力救济与运动战略,主张非暴力”的回应
  • 世界历史宝爷

    • 识别“真做/假做”:以江油事件为例对比不同意见领袖的反应,呼吁辨别谁是真在推动、谁在“等风向”
    • 长期准备、伺机而动:突发事件中快速衍生历史转折
    • “智斗”策略:
      • 反向应聘“电线杆张贴监控员”等外围维稳岗位,内部获取信息、减少作恶、保护民众
      • 非配合策略:对社保等政策提出个人不配合的讨论(以个人测算与地方财政枯竭的观察为依据),并详述医保结算困难、医院以资产与预期收入贷款发薪的案例性信息
    • 既得利益群体的再认知:“No freedom, no money”——以保罗·里维尔为例阐明自由与财产保障关联;商人/精英同样需自由秩序
  • 苏思孔耶(墙内)

    • 信息隔绝现实:周边多人不知天水、杭州等事件;VPN不稳带来持续焦虑
    • 资金与支持:倡议海外要有稳定资金与志愿网络维护“种子人群”(求助者)
    • 草根传播:已向学生群体扩散翻墙方式与事实信息;主张先以切身利益议题为入口
    • 对“高风险群体”的争取:指出“无牵无挂”者的潜在影响力(同时强调应在自愿且不煽动的前提下)
    • 周锋锁回应:认同并鼓励扩大VPN覆盖、持续支持底层个案
  • 多伦多方脸

    • 反抗与时点无关:是否“三年”并不决定“要不要反抗”
    • 非暴力优位:以大量国际案例对比,指出近年来鲜见暴力革命转型为民主的成功例;非暴力成功更具可复制性
    • 动员阈值:强调3.5%人口上街的临界理论与“60%反对、3.5%上街”的经验数据,用以明确目标与路径
    • 阶段跃迁:在习近平“加速”下,民众觉醒快速推进;海外需尽快从“唤醒阶段”进入“动员与支持阶段”:
      • 制定抗议指南(身份留置、法律委托、媒体策略)
      • 建立法律支援与国际关注网络
      • 给出“个人做什么就能推动民主化”的明确路径与可得感

重点与亮点

  • 多元联盟与青年主导:
    • 宣言发布由各地青年行动者牵头组织,展现新一代行动力与话语优势(悉尼、柏林、伦敦等)
    • 与香港、藏人、维吾尔、南蒙古、台湾等社群联合发声,明确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文明”为共识
  • 审美化的政治表达:
    • 专业视觉识别(海报、贴纸、T恤、旗帜)获得广泛好评;“好看的反抗者”成为运动气质
  • 方法论升级:
    • 从“反贼”到“反对派”的自我定位
    • 把反对派做成“生活方式”与“文化共同体”
    • “冲塔指南”等工具化知识沉淀
    • 以“3.5%动员阈值”与“阶段性目标”作为战略锚点
  • 技术与传播:
    • 安全通信(PGP等)
    • 镜像与自动化分发的设想
    • VPN传播与节点互助
  • 突发事件应对:
    • 江油等事件期间的“跨时区—实时—放大”的协同成为能力验证
  • 非暴力/暴力之争的聚焦:
    • 多数发言人基于成功率、转型质量、现实可行性主张非暴力;对极端个案表达理解但不作为运动策略
  • 体制脆弱性观察:
    • 财政—医保—社保—医院现金流等链条的紧绷与地方困境
    • 就业与制造业迁徙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建议清单(汇总多方主张,强调合法与安全边界)

  • 传播与破墙:
    • 面向亲友的翻墙指导与事实分享;在安全前提下以生活化话题切入
    • 海外及时放大国内突发事件的第一手信息(先做风险评估与当事者同意)
  • 安全与法务:
    • 墙内交流优先安全通信(如PGP)
    • 个体行动前置准备:身份声明的利弊评估、律师委托书、留痕与备份
    • 海外搭建法律援助与国际关注渠道
  • 组织与文化:
    • 以非暴力不合作为运动主轴,建设“反对派生活方式”与公共讨论空间
    • 统一符号与叙事,增强“我是谁/我们是谁”的认同
  • 技术与工具:
    • 探索镜像与分发工具、内容自动化传播的合规路径
    • VPN节点与使用指引的友好化、可及性提升
  • 动员与目标:
    • 以“3.5%动员阈值”为阶段目标,制定清晰的“个人可做之事”清单(如:传播—协助—记录—声援—互助)
    • 构建“冲塔/抗议”场景化指南(合法、安全边界内的策略、证据留存与后续支持)
  • 资源与可持续:
    • 志愿网络与资金来源的合规与透明保障;聚焦“种子人群”的持续陪伴与能力建设

风险与待解问题

  • 审查与安全:
    • 墙内个体的现实风险与成本高企;传播工具需平衡影响力与安全性
  • 资源与韧性:
    • 海外志愿体系资金与人力的可持续性
  • 内部协调:
    • 暴/非暴力理念分歧的管理;避免内耗与标签化
  • 战略叙事:
    • 制定能被大众“看见、相信、参与、获得感”的路径,解决“人民已在前、路线未跟上”的错位

数据与互动小结

  • 在线峰值:同时在线数约10,061-11,65(主持口播口误重报,整体峰值破万)
  • 传播案例:
    • 纽约反贼发布江油事件贴文单条浏览量破100万
    • 仙俞桂娥为“中国行动”创作歌曲播放量累计10余万+

主持总结与行动号召

  • 非暴力的比较优势:回顾1900-2025年的政治变革经验,非暴力成功率约为暴力的两倍;1970年以来罕见通过暴力实现稳定民主转型的案例
  • 行动从日常开始:
    • 在饭桌上反驳谎言、向亲友介绍翻墙、减少对喉舌媒体的依赖
    • 不被恐惧吓倒,做一件“自己可承受的小事”
  • “中国行动”即每个“你”的行动:以守望与准备,配合实务预案,建设反对派联盟与社会认同,推动自由转型